一、电极问题
1.电极老化或损坏:电极使用时间过长,其敏感膜可能会出现磨损、破裂或老化,影响电极的响应灵敏度和选择性,从而导致测量不准确。例如,玻璃电极的玻璃膜如果有划痕或裂缝,会导致氢离子的选择性透过性降低,使pH测量不准确。
2.电极污染:电极表面可能会吸附样品中的杂质、反应产物或其他污染物,改变电极的电位响应。在沉淀滴定中,如果电极表面吸附了沉淀微粒,会干扰电位的准确测量。
3.电极未校准或校准不当:如果电极没有经过校准或校准所用的标准溶液不准确,会导致测量误差。校准过程中,如果缓冲溶液的pH值实际与标称值有偏差,或者校准步骤不正确(如电极没有充分浸泡在缓冲溶液中、校准温度与实际测量温度相差较大等),都会使电极输出的电位信号与实际电位不符。
二、滴定剂问题
1.滴定剂浓度不准确:滴定剂的实际浓度与标称浓度不符,可能是由于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如溶质称量不准确、溶剂体积量取有误)或滴定剂在储存过程中发生了变质(如高锰酸钾滴定剂在光照或有还原性杂质存在的情况下部分分解)。
2.滴定剂含有杂质:如果滴定剂中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可能会参与滴定反应,干扰测量。例如,在酸碱滴定中,如果用于滴定的氢氧化钠溶液含有碳酸钠杂质,在滴定强酸时,碳酸钠也会与酸反应,使得消耗的滴定剂体积比实际需要的体积偏大。

三、样品问题
1.样品不均匀:如果样品没有充分混合均匀,在滴定过程中,不同部位的样品成分含量不同,会导致电位变化异常。例如,在测定矿石中的金属离子含量时,若矿石颗粒没有溶解并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会导致电位信号不稳定。
2.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样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干扰滴定反应。在络合滴定中,样品中存在的其他能与络合剂反应的离子会干扰目标离子的测定。
四、操作问题
1.滴定速度不合理:滴定速度过快会使反应体系来不及达到平衡,电位变化跟不上滴定剂的加入,导致终点判断不准确。例如,在酸碱滴定中,如果滴定速度太快,可能会错过电位突跃点。
2.阈值设置不当:电位滴定仪通过判断电位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来确定滴定终点。如果阈值设置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终点判断不准确。
3.搅拌不均匀或速度不合适:搅拌的目的是使样品和滴定剂充分混合反应。如果搅拌不均匀或速度不合适,会影响反应速率和电位测量的准确性。
五、环境问题
1.温度控制不当:温度对滴定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有影响。例如,在酸碱滴定中,温度变化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从而改变溶液的pH值。如果在滴定过程中温度发生较大变化且没有进行温度补偿,会导致电位测量不准确。
为确保自动电位滴定仪的准确性,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极、使用准确可靠的滴定剂和标准溶液、确保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并避免干扰物质的存在、合理控制滴定速度和阈值设置、均匀搅拌溶液以及严格控制实验温度等条件。